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類教育始于1956年,是我國最早開辦此類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1984年成立經濟管理學院,1998年與商學院合并為經濟與管理學院。目前,學院匯集了同濟大學經濟類、管理類的主要學科,設有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系、經濟與金融系、公共管理系、會計系、創新與戰略系(籌)、組織管理系(籌)及市場營銷系(籌),并在二級學科設有相應的研究所和實驗室。
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學院逐步形成“創新、育人、服務”的宗旨和“國際化、研究型”的目標。
學院現有教職工329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69人。設有8個本科專業、2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4個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目前在校本科生1281人,碩士4274人,博士生研究生409人。建院三十多年來,經濟與管理學院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管理人才,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科學研究是學院發展的重要內容。學院從學科建設和經濟建設實際需要出發,緊密結合教學和科研工作,積極承擔國家、有關部委和企業的研究課題,同時還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名列國內經濟管理學院前列。
國際合作與交流是學院的重要特色和優勢之一。學院先后與法國巴黎歐洲商學院、埃塞克高等商學院合作本科生和研究生項目、與德國曼海姆大學商學院合作EMBA雙學位項目、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合作MBA雙學位項目、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Weatherhead管理學院合作MBA及金融碩士項目、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MILI商學院合作(醫療技術與管理)MBA雙學位項目。目前,學院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國際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有29個雙學位交流項目,70多個非學位交流項目,每年為學生提供300多個免學費國際交流學習名額, 從而使得50%以上的本科生都有機會在本科學習階段到歐美等發達國家交流學習,開拓視野,增加閱歷。 不僅如此,每年有近500名長、短期外國留學生來我院學習交流,中外學生在同一課堂里共同交流,為學院國際化學習環境與氛圍創造了條件。
在學科發展的基礎上,學院大力拓展國際化道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學院已成為AACSB、EFMD、AMBA和PRME的正式會員,并已獲得AACSB、EQUIS、AMBA、CAMEA、PMI-GAC等國際權威認證。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排名中,我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參評的187所高校中成功進入A+檔,成為全國在該學科最強的3所高校之一。同年,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排名中,學院位列亞太區商學院第8,躋身中國大陸前三甲;管理學碩士(MiM)位列全球第36,中國第2;同濟-曼海姆EMBA項目名列全球第46,是全球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德合作雙學位EMBA項目。2018年,在歐洲權威排名機構Eduniversal公布的全球最佳碩士排名中,房地產碩士專業躍居全球第九名;供應鏈與物流碩士專業躋身全球第二十名,兩個專業均位列亞洲第一。
在未來的發展中,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將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繼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國際知名的經管學院。
答同濟大學在職研究生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招生的,2024年招生專業有MBA、法律(非法學)、MPA、工程管理專碩(MEM)、MPAcc、金融專碩(MF)、法律(法學)、電子與信息、教育管等20多個,學制2~3年,總學費7.5~60.8萬.
答同濟大學在職研究生課程的部分授課老師在專業領域有一定的建樹,可以帶領進修者對專業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課程的授課老師對專業有一定的見解,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拓展進修人員的知識面,使其的專業理論知識儲備量得到提高,所以可以擁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答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不同,獲得證書是不一樣的。同等學力申碩在職研究生是獲得結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獲得雙證的,即同時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和碩士學歷證書。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的獲得國外碩士學位證書的。考生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后,使用效力等同于國內雙證。其中,同等學力申碩和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是學位教育,只能提升學位,不能提升學歷,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可以提升學歷的。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